2003年高考为何湖北一本线即可上人大浙大?估分填志愿时代的奇迹_高继焦点_湖北高继网
2003年高考为何湖北一本线即可上人大浙大?估分填志愿时代的奇迹

又是一年高考季要到来了。

正午唐家河,无数次,我又梦到他们回到了高二,面对绒兰的试题,却两个题都不会.......

不晓得是在想念那个黄金时代,还是在为前年的幸运地尔后怕。

20年了,居然我的高考已经过去20年了,2003年SARS年的高考故事情节,真是跌宕起伏。

1、

要讲起前年高考,首先要从解题填高职和第三高职讲起。这是催生许多高考巨作故事情节的终极目标。

因此我们不管怎么解释一下高职填志愿的相同形式,给考生带来的相同宿命。

对于现如今的高考投档来说,清北是当然的第三档,空真人秀才是其他院校。但如果我告诉你,20天前,许多第一名考生,甚至是省区榜眼都去了清北之外的院校,你是不是觉得很吃惊?

根本原因就在填志愿高职的相同形式。

现如今是高考平均分出来之后填高职,而且是相连接高职。锦利之后填高职,每个人都晓得他们的平均分,最第一名一般都去清北,不无谜团。

相连接高职则确保了,即便你的平均分达不到第三高职学校,你填志愿的其他高职学校,浑然不觉两个能满足你。

但从前是解题填高职,那就具有了信用风险和不稳定性,要是呢?

并且从前高考强调第三高职,绝大多数高等学府只收第三高职考生,第二高职就有滑档信用风险。

因此在2000年代,即便是第一名考生也要取舍,比如某一考生估算平均分能上清北,但是又有信用风险,他只好圣索弗报两个保险业务点的学校,于是就去了武大。依此类推,协进会有一些第一名考生,最后去了稍稍低真人秀的学校。

这种做的益处是甚么呢?是能够确保数十家院校都能接到第一名考生。不致现如今所有榜眼都被清北寡头垄断,然后其他第一名段考生,该去华五去华五,级别非常分野。

这种做的再者是甚么呢?当然是考生的不稳定性增加了,造成许多第一名考生滑档,迫不得已他就去考研了。因为这有一种赌的成份在里面。

理解了这些,你才能理解2003年的高考故事情节。

2、

当然,即便是解题填高职,即便只确保第三高职,2000年代绝大多数年份的高考,虽有少数滑档,但绝大多数人也都去了该去的学校。

只不过在2003年,因为一场盗窃案件,让这一年的高考增加了许多谜团,也就有了后来填志愿高职的混乱,以及由此被改变宿命的人生。

提到2003年的高考,许多人一定还记得这一年的数学惨案。前年150分的试题,全国平均分只有50多分好像?

平均分50多是甚么概念?这意味着许多人只考了2、30分,在那一年数学卷能拿到90分就相当于往年的120了吧。

后来我们才晓得,四川南充两个高二考生,在高考之前的6月5号,偷走了存放在县招生办的高考试题。

于是全国临时紧急启用B卷。谁晓得这个备用卷真的变态难。

参加过这场高考的人应该都记得,身边的女同学至少哭了好几个吧?

关于考试,我们物理老师曾经有过一段精辟见解:第一名考生分为两大类,第三种是学神,他能考100分是因为满分是100分,这是真学霸,他真的掌握了所有知识点,怎么考怎么有;第二种是伪学霸,他能考第一名并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点,而是多次反复练习掌握了做题规律而已。对于伪学霸来说,试题难度提高,就会被打回原形。

2003年的高考数学卷,是检验学神和伪学霸的最好案例。

这一年高考,依然有许多人考出了140分第一名,这是真学神。

但也有许多平常模拟卷考130以上的伪学霸,就被打回原型,因为心态崩了,许多人最终数学卷可能只有70分,80分,大失水准。

因此2003年高考各省两本线都大幅缩水,比如我所在的湖北省,前两年两本线都是550左右(当时湖北两本只有7所,其实行动于211线),2003年两本线只有502分。

也因为数学卷带来的巨大失落,许多人在填志愿高职的时候,根本不敢填志愿平时理想的学校。

换了你你也不敢赌啊。虽然你晓得卷子难了大家分可能都低了,但是你怎么晓得别人低多少?

放到现在根本没有这个问题,如果是锦利填志愿高职,大家的名次一目了然。分低了都低,但是名次不会变。

然而2003年这次高考,许多人都大幅降低了他们的目标,以湖北省来说,平常敢报武大的,可能只敢报华中师大了;平常敢报华科的,可能只敢填武汉理工了,是都降了两个档次。

于是,那些敢赌的考生,因此获利了。

我就属于其中两个。

3、

该说说我的高考故事情节了。

前面说了学神和伪学霸的区别。

而我属于第三种,试题容易的时候,我容易犯小错误拿不了第一名,试题难度加大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往往超水平发挥。用物理老师后来点评的话来说,因为试题太难那些平常能考90的最后只考了70,我平常只能考85的考了80。

总之,我的性格属于那种神经大条型,心态基本上没有受到这次地狱级别难度的数学卷影响。许多人在第二天的理综考试中再次因为偏题心理崩溃,而我就超水平发挥。

这么说吧,整个高二各种模拟考我的成绩基本上是班级10名左右,在我们那个县级重点高中,两本乃至211都没问题,但是想上武大浑然不觉点悬。

但是最后我的高考成绩是班级第5,年级200多。

好了,高考结束3天后我们回到学校解题填高职(前年湖北高考传统),我对他们解题是545-550之间。还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分析说,今年高考这么难,两本线很可能低于500分(作为对比2002年湖北两本线560),而往年武大在湖北平均分线一般超出两本线50-60,因此我的平均分报武大有八成希望。

我一直的梦想是武大,于是我赌了。

之后我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高二假期。

你以为我就这种顺利上了武大吗?

6月22电话查分出来:语文118,数学94,理综220,英语93,总分525。晴天霹雳。

看到这里许多读者一定忍不住想骂人,解题和实际平均分差距20分,这是怎么估的分?

这里我解释一下,前面我说了我一向是神经比较大条的人,因此我属于那种盲目乐观型,以至于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主观题,我都会忍不住给他们多加1分。当然最主要的是语文,平时我语文模拟考一般都在130左右,高考只考了118应该都差在作文平均分了。

这是第三次转折。

又3天后,我们去学校拿成绩单。我的数学实际成绩多出来4分(后来晓得是选择题某题出了问题,有2个答案,后来判定都给分,于是给我加了4分),因此总分变成了529。但后来晓得是多出来的这4分,挽救了我的宿命。

这是第二次转折。

但当时的我已经做好考研思想准备。因为529分只比两本线多出27分。放在哪一年也进不了武大啊。

我就这种浑浑噩噩度过了近两个月。现在已经想不出来当时如何熬过这段时间。大概人往往会刻意遗忘不开心的岁月吧。

最终,谁能想到2003年武大在湖北平均分线只有527?

要晓得,华中师大平均分线都要529,比武大还高2分啊。

换了其他任何年份,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啊。

至于在这几年,武大平均分线一般都会比华中师大高30分以上。

整个过程真的是阴差阳错,错上加错。

试想,如果一开始没有数学惨案,我就不会超常发挥,那武大对我来说根本没戏。又如果当时我解题正确,只有530,那我还敢报武大吗?我肯定不敢。

但正是因为我错估了平均分,胆儿肥报了武大,而武大前年投档平均分线严重偏低,这又是反常,这一系列阴差阳错,最后我进了武大。

真是世事难预料啊。

4、

当然,我并不是那一年最幸运地的幸运地儿。

后来才晓得,武大2003年在湖北的投档计划是将近3000人,是因为敢报的第一名考生不多,因此平均分线一直往下压,压到了527,大家晓得,分越低,人越多,那一年以527擦线进武大的考生,少说也有几百人吧。

当然,武大还不是那一年收分最低的知名985

毕竟武大在湖北招生人数特别多,报考人数还是挺多的。

但外省有一些985在湖北本来招生就不多,许多第一名考生更加不敢报。于是这些985在湖北的投档计划都没有用完。

比如复旦,比如政协,好像南开等好几个985高等学府,2003年在湖北的平均分线就卡在502分。

这意味着甚么呢?

这肯定是投档计划都没有招满,只好一再往下卡分,最后卡到502分两本线,不能再往下压了。为甚么啊?因为你是两本啊,你总不能低于两本线去收二本学生吧?那就太跌份了。

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说,2003年高考,至少在湖北,恐怕有好几百人就这种擦着平均分线,去了这些知名985。

放在往年,这根本不敢想。

他们都是那一年的幸运地儿啊。

当然,在这些幸运地儿背后,也有许多人拿着第一名去了稍低真人秀的学校,他们就不是那么幸运地了。更有一些第一名考生,冲击高等学府却滑档了。比如前年我们班级第三名,570多分,也非常高了,报考交大就滑档了,只好选择了考研。

因此说,有人获益就有人失落。世界总要保持一种平衡。

但对于我来说,那是两个跌宕起伏的夏天,那是两个惊心动魄的夏天,那是两个改变宿命的夏天。

那一年的夏天特别漫长。那一年的8月底,就在快要去武大报道的前几天,我有事去初中找两个发小(他父亲是我们初中老师)。我记得那天午后的风特别大,我们俩穿过教学楼的侧面,听到一墙之隔的教师宿舍楼里面,我们初中英语老师正和人聊天,没错,说的是我。他说某某(是我)最后能上武大真是几十年没见过啊,居然这种也能上武大巴拉巴拉的。

我和发小悄悄走了过去,没有惊动他们。我侧过脸看了看发小,他冲我眨了眨眼睛笑了笑。

那天下午的阳光真是灿烂啊。

关于此话题的叙述就到这里了,如果您有关于学历的任何问题,欢迎通过右侧在线客服按钮与本站联系沟通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