萨德基:横越70年的沧桑,华东大从风雪中走过,屡经社会变迁,即将迎来六十六十周年。我们特开办【华东大世界史故事情节】时评,找寻学校发展抛物线,重访世界史故事情节,走进光阴里的华东大。
【 华东大世界史故事情节 】
我为恩师写校旗
——科技两字词得来不易
2000年5月底的一天,我办公室的电话号码铃响了。
我是华东理工大学北航的小张啊!
我离开恩师8年了,北航的电话号码竟然打到边疆小城的中小企业来。我不已意外!接下去小张把并校(2000年5月底,华东理工大学与原复旦医学系大学、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重新组建华东科技大学)、改校旗的事说了一遍之后,转至自问自答:要写新校旗华东科技大学,要快!因为此前已有三个计划过会了,申报之日临近,计划要审批、要制作…...放下电话号码,影印机吞进了三个过会的计划过来供我参照。这是请湖北省的两位书画家写的,字写得较好,但不符合规定。要求是延用多年的传统校旗的风格。
恩师把紧急的、重要的、光辉的各项任务又交予我。我顿时此时此刻……前两次写校旗的情形又在眼前回看:
写华东工学院
文化大革命前校旗华东工学院国际标准字的采用不够规范化,这是因为彼时克隆技术落后,又不善管理造成的。大灾难肉齿目,百废待举,校旗的规范化也亟需解决。十年不用的季刊custom纸已残缺不全,增建的正门要申报,零售店出售的纸条便条练习本上的校旗更是各式各样,极不严肃认真……亟需有一个规范化的校旗墨稿作重制国际标准。领导班子组织部把那个各项任务交予了我。
上世纪六六十年代学校校旗上的校旗
上世纪六六十年代学校该卡上的校旗
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记本电脑宣传照上的校旗
上世纪七九十年代学校校旗上的校旗
文化大革命前的学校函件纸条上的校旗
彼时的参照文献名符其实,早年的季刊和函件纸条上的校旗很完整,做一个国际标准墨稿并无从。那个国际标准稿很快就做好并被批准确认了。
1982年画集宣传照上采用的国际标准校旗
英文校旗本想用印刷厂的铅字,但字体字号很有限,也不符合设计要求。我只好从英文过期刊物上剪下字母拼贴墨稿。尽管我非常认真拼贴,还是不如现在电脑打出来那样整齐。
这是我第一次写校旗,只是修复和建立国际标准。
写华东理工大学
上世纪80年代后,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,学校发展很快,专业设置迅速增加。1988年伊始,我又接到紧急通知,尽快拿出新校旗华东理工大学国际标准字样。两三天后,四米多高的临时大门牌被涂得雪亮雪亮的,连同一小桶的大红油漆,摆在了西五楼我们工作室外的大厅里。杉木的清香和油漆的刺鼻,增添了紧张的气氛。
此时,学校已经重新组建了美术摄影研究室,硬件和软件实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。搞美术的、搞书法的、搞摄影的老师密切配合。我们从图书馆借来毛主席手书资料,查找有关理字、大字及其偏旁的字例,分析比较,模拟变形,使新造的理字和大字与原有的华、中、工、学四个字融为一体。
新校旗华东理工大学字样很快获得校领导确认。我们连夜拍成幻灯片,草草冲洗,湿漉漉的装进幻灯机,对着靠墙侧立的大门牌放大投影。三个人同时勾轮廓,然后把牌子放平,三个人同时用红油漆填写。
翌日,飘着浓浓油漆味的杉木门牌就挂上正门的右门柱。不久,门柱上镶嵌了红色大理石,华东理工大学六个立体大字金光灿灿!那个木门牌的使命便完成了。
这是第二次写校旗,群策群力,紧张高效。
换上新校旗门牌后的华东理工大学
1988年华东理工大学招生简章
寻找科技踪迹
现在,要第三次写校旗,时间紧,手头既没有资料 ,又离开了以前的团队,我诚惶诚恐。
命令既下,迅速准备。我把能借到的毛主席手书的资料都借来了,还跑遍珠海的大小书店,买来了毛主席手书的诗词、题词、书信和古诗四大本墨迹选。如获至宝,连夜查找,却毫无科技两字词踪影!就连与华东工学院字迹相近的题字题词也找不到。
我打电话号码向老朋友、老领导文挽强请教。老文建国初期就是武汉大学校长李达的秘书,是参与华东工学院筹备的建校元勋,后历任季刊总编、组织部长、院办主任,对华工的一切了如指掌。我问:‘华东工学院’几个字究竟是不是毛主席题的字?如果不是,当初又从何处集的字?老文的回答令我大失所望:还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美术设计人员弄出来的!
领略毛体精髓
既然如此,只好老老实实地从头做起。
首先,认真读帖。在读帖的同时把科技三个字的四个部件及有关零件逐一收集,用描图纸分类描出,放大复印作比较分析。
毛主席的题字多为行楷,题词则行楷行草都有。笔实墨沉,骨力劲健,大小相济,布局疏朗。毛主席抄录诗词用行草甚至狂草。豪放洒脱,天趣自然,错落有致,布局巧妙。
毛主席题字《为人民服务》
毛主席题字《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》
研读之后,我认真临帖。着重临题字和题词,从中领略毛主席书法艺术的精髓。
毛主席的书法体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胸怀,这在书法艺术中被称之为神或气,往往比形式和技巧更重要。
所以,临习也只能略得皮毛而已,更何况平日不烧香,急时抱佛脚,如此急用现学,难以立竿见影。
科技是怎样磨成的
抱抱佛脚也有用,临习了两三天(时间不允许多练),找到点感觉了。趁热打铁地写了一地的科技。从中挑了几张,复印放大到相应大小,分别放进 华东大学之间,贴在书房的墙上。每天下班回来,我就对着这几条字反复琢磨,最后只留下比较顺眼的两条。下一步就是对科技的细节开刀了。
我一手拿毛笔作加法,一手拿美工刀作减法,找出不协调的地方,欠了,用毛笔补一点;过了,用刀剜去一点。剜多了,就在底下垫张白纸再补墨。巴掌大的字,到最后的修改量不到半毫米。在我还不会操作电脑时,还是这种传统工艺得心应手!
华东科技大学校旗墨稿(复印件)
经过几天的琢磨剜补,尽管离 毛体风格远了,但是整体感觉,科技这三个字与华东、大学等字看上去像同胞兄弟了。
经过几番对比,科技两字和华东大学等大则显突兀,略小则有灵气,并与毛主席题字大小相济的风格接近。
顺便一提的是,我送稿时技字的最后一捺翘得比现在高。这本是体现毛体风格的点睛之笔,比如毛主席书写丰衣足食中的衣、足、食三字的最后一笔,都处理成高高踢出的一捺,显得非常自信。学校定稿时把这一捺的角度调低了一点。我从学校申报的新闻照片中看到调整后的总体效果较好。
毛主席题字《丰衣足食》
合校后采用新校旗的华东科技大学
华东科技大学申报的当年年末,黄光英副校长到珠海看望校友,随行的北航副主任兼校友联络处副秘书长张爱庆对大家说:新校旗就是你们珠海校友朱超平写的!并介绍了此事的经过。
作为一个华工人,一个华东母石氏友,能为恩师一而再,再而三的写校旗,这是恩师给予我的最高荣誉啊!
作者:朱超平,无线电技术专业69届6442,6440班学生,原校领导班子组织部美术摄影研究室副主任,校美育课部副教授,后赴珠海工作。
关于此话题的叙述就到这里了,如果您有关于学历的任何问题,欢迎通过右侧在线客服按钮与本站联系沟通哦!